close

成績公布了,到底該選系還是選校?選填志願前又該注意哪些事? 要考慮的除了自身興趣,最新產學潮流變化也不容忽視,以下幾個原則不妨參考看看~~
文/盧昱瑩   2008年    Cheers

要說選填志願是高中畢業生第一次面對的人生大事,並不為過。

選到了適合自己性向的科系,那麼大學4年不僅玩得開心,也讀得快樂;但若是選到不符合自身興趣的科系,到頭來也只有痛苦。尤其面對該選系還是選校的問題,更是不少學生的困惑。

對此,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輔導老師樊雪春認為,最根本的選擇標準還是看個人的性向。已經確定興趣的學生,就以選系為優先;若是不確定興趣者,就依照科系的性質來看。

「如果科系有取代性,就選校;科系有不可取代性,就選系不選校,」樊雪春指出,所謂有取代性的科系,包括中文、歷史等文史哲類,是通識類的學習;不可取代性的 科系例如會計、法律、醫學等,偏向技能和專業的學習,「有對應證照的系所,企業比較不在意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因為證照可直接反映出個人的專業實力,是否 畢業自名校反倒其次。

選系:3個指標要注意

如果心中已有就讀科系的偏好,幾個好校系的參考指標可以注意。

1.多元性:課程、師資比一比

大學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環境,不光只是課程的多樣,師資的多元也很重要。

從過去的校務評鑑中可以看到,有些學系系所師資專業重疊,師資領域過分集中,對教學多元化會造成限制。再者,部份年輕助理教授拿的多是國內博士學位,教學上較缺乏國外觀點。

台師大教務長李通藝說,學生選填志願還不夠認真:「系所網站提供很多資訊,老師做了哪些研究、學經歷背景等等,都可以查到。」在選擇之前,除了學校網站,到大學參觀也很重要,實地探訪、詢問,「眼見為憑」是最直接的方式。

此外,如果確定以學系作為選擇依據,不妨也留意同一學院內相關科系的多寡,因為它代表日後跨系選修課程的機會多不多。

但許多學生在選填志願時,很容易忽略從「院」的架構來思考。

銘傳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鄧成連建議,如果學生選不上某系,但又對該系很有興趣,可以先考慮進入該系隸屬的學院,如果念了一年想轉系,因為學院內大一必修課程通常類似,轉系後也能相抵學分。

2.校系口碑:誰是企業最愛?

「學校潛力」和「學系在同領域學校中的口碑」,是觀察該校系的重點指標。

「學校潛力」和「學系口碑」可從外界對學校或學系的評價中得知。《Cheers》雜誌每年針對台灣1000大企業所做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即代表了企業對於學校所培育人才的認同度。

3.教學品質:別當「末代學生」

教學品質較難以量化的方式評價,但從教育部提供的教學評鑑中,就能看出端倪。

財 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自95學年度開始,每年分批對各校、各系所做評鑑,將評鑑結果分為通過、未通過、待觀察3類。學生務必要持續留意評鑑結果,若等到 進入學系後才發現該系將遭到裁撤,將無辜成為「末代學生」,在師資不穩定下,學習權益一定大受影響(大學待觀察與未通過系所名單,以及對大學教學品質的觀察重點,請見第68頁)。

選校:科系與就業,關係不再必然

其實,與「選系」相比,「選校」已是選填科系的必然趨勢。從幾個現象中可以觀察得到。

第1,大專院校數增加,專業知識延後取得。

大專院校數已有164所,在每個高中生幾乎都能念大學的現在,更專精的知識逐漸延後到研究所才探究,使得大學科系的專業科目與必修學分大幅減少、基礎通識課程大幅增加,讓所謂的熱門與冷門學系的差異逐漸縮小。這幾年各大學積極推出「不分系」學程,即在呼應這樣的學習趨勢。

第2,企業選擇新鮮人,越來越看重「畢業學校」。

換言之,「學校品牌的影響力還是大於科系,」元智大學教務長古思明表示。在今年《Cheers》舉辦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中就可以發現,高達56%的企業在招募社會新鮮人時會看重畢業學校,重視程度超過「企圖心」與「專業證照」。

第3,學習機會多元,一試不會定終身。

這幾年,為了鼓勵學生探索學習方向,各大學對於輔系、雙主修、甚至轉系門檻,都在鬆綁,各類學分學程也不斷增加。如果沒有進到理想中的科系,透過這些機會,考生在進入大學後要再扳回一城並不難。因此,父母也應重新認識現在的大學環境比以前開放,不要給予小孩過度的壓力,對熱門科系有過度迷思。

事實上,根據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的統計,91學年 度的大專畢業生,其工作與大學科系無關的比例為23.6%,到了93學年度,這個數字增加至24.6%,等於平均每4個人當中,就有1人學非所用。雖然只 有微幅上升,但其實也透露出,大學科系與未來就業的關聯,並沒有絕對的對應關係。

當紅科系不會永遠紅下去

「不一定要選現在當紅的科系,」古思明認為,台灣產業部門變動快速,現在選的科系未必是以後的「熱門」。

教育部資料顯示,1999年國內大學人數最多的前10名中,商管類科系便佔了一半,包括企管、會計、國際貿易、財務金融等系。但是到了2006年,大學生人數最多的科系,已變成資訊管理、電機工程、機械工程等理工類科系。學生在選填志願時,不必如此短視。

找不到興趣,請上輔導室

在選填志願前,如果還是因為找不到興趣而感到焦慮,也請花些時間,到學校的輔導室做做測驗。

測 驗包括性向測驗、大學興趣量表等,坊間也有出版所謂的「工作價值觀量表」,測出你的價值觀傾向。例如你是利他主義者,可能可以選念社會工作、諮商等科系; 「金錢」如果是你的價值觀所在乎的,那麼商管科系或許比較適合你。透過做測驗的方式,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或是找輔導老師談談,旁觀者清,能夠幫助你釐清。

除此之外,「大學博覽會」是高中生接觸大學各科系很好的管道。在博覽會中,可以和學長姊聊聊,他們會有第一手的想法;此外,各校大學生也會回高中母校舉辦招生說明會,建議多參加此類活動,會幫助自己更加了解大學,選填志願時也能更篤定。

大學4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只因為系名看起來「很有出路」,而不知道實質授課內容;如果不知道師資是否健全,或是學校資源是否充分,在盲目選擇之下,4年下來,選擇的科系或學校不但沒辦法讓自己真正獲得學習,更沒有加分效果,可說是得不償失。

當父母要求與你的興趣不合,選填起了衝突,一定要輔導溝通

前陣子台北市師大附中學生跳樓事件還令人印象深刻,就與學生興趣和父母要求不合有關。

有的學生能力很好,譬如有上醫科的實力,但卻只想念其他科系,這時候父母的壓力就來了。「父母對於孩子有很大影響,最大的就是經濟,」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 中心輔導老師樊雪春說,有些父母甚至以不資助學費來影響小孩選填志願,「這樣孩子在選填科系時就會恐懼,有些上了大學後,因為志趣不合,念得不開心,很容 易憂鬱。」樊雪春強調,碰到與父母衝突的狀況,一定要找輔導老師談,甚至連父母也要到場,藉著輔導的方式解決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準,好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