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智老師 / 知名補習班班主任

學經歷:台大法律系畢、補教事業26年,輔導過數萬學子考上大學。

 

民國100年大學入學測驗 繁星甄選申請面試備審資料準備其實不簡單? 

筆者從事補教工作廿十餘年,實際參與輔導學生準備面試及備審資料之經驗堪稱豐富。在民國壹百年繁星甄選錄取名額比例超越往年水準下,所有學生與家長幾乎都非常關切此一現象之發展,甚至高度關注並期待能經由此一管道能捷足先登龍榜,提前在升學壓力下解放,本人希望經由本文與各位學生與家長分享多年淺見,如有謬誤也請海涵!

認清可能高分低取之事實

由於甄選、申請(以下均簡稱如此)係考生依個人意願參考自身成績所選擇,選擇之前,並無專業人士給予專業分析與輔導,甚至對於各校系之報名狀況與熱門指數均無所悉,且校系眾多,加上制度幾番更迭,家長大都已無從了解,遑論參與、建議,筆者甚至認為大多數考生與家長不僅對校系一知半解、排序評價一知半解,甚至未來就業市場產業前景及所需人才特質,尤其大部份高中生甚至連自己興趣及特長以上均無客觀評價與認知在筆者看來,這場升學考試與分發對大多數參與之考生及家長簡直是瞎子摸象或是形同兒戲、草草決定、便宜行事……那亂象簡直筆墨難以形容,如果加上大部份負責升學輔導的學校及老師的怠惰與敷衍,那……更令人無語了!其實如果對大部份沒有特殊喜好或了解的人來說,儘管教育當局不承認學生及家長不了解,但是社會上對所有大學及校系均有一定評價或是排序、熱門指數的,所以如何在(甄選申請)這樣帶點不客觀或不確定因素的制度做出適才適性的選擇或是俗氣地說:不浪費一點分數去取得低分高取的機會應該是大部份考生內心最想要的!

因此,筆者根據過往經驗;在申請部份,各科系報名人數之多寡是影響其錄取機會之重大因素,因此,在報名前,做足功課了解各校系近五年實際報名人數之增減情況,判斷後避免選擇報名大爆炸的校系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好了:以織品行銷或哲學、宗教、圖資等系,在指考中熱門指數應不致於太高,但是在申請(有時推甄也會)中,會有一些以選校為主要考量的人為求穩上而刻意選擇這類科系,使得某些年度的部份學校會有冷門科系級分突然飆高之情況,以上所述各狀況,似乎都值得大家注意。

另外,筆者認為各學院的第一志願或某校的明星科系,如東吳法律系或實踐的設計類,在繁星甄選及申請中高分低取的程度應該是很高的;所以是不是適合在甄選或申請中爭取而浪費了分數或實力則是個人要慎重考量的?再者,筆者給讀者的良心建議:既然各學院的第一志願容易因報名人數太多而高分低取,那為什麼不選擇各學院的第二或第三志願的相關科系呢?因為在職場上可能就業機會是相當的,因為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所學是相同的—所以是,「相關科系」嘛!又何必執著過了頭!?如果如上所分析,那麼您是不是也聯想到了:越靠近北部的學校在甄選及申請中也是比較容易高分低取的呢?因此,如果住宿不是問題,或是剛好老家在中南部,可能中南部學校在甄選申請時是比較可以低分高取或不浪費級分的選擇!

面試與備審資料的小訣竅

由於各高中報名甄選及申請的學生太多,因此要做到深入及個別的輔導並不容易,所以有些輔導流於形式,無法實際幫助學生逆境求勝。我想學長姊的作品及經驗談很多同校同學也都可以參考到,對個人特色的提昇又有何重大幫助?以面試中的自我介紹為例,如何擅用外形與穿著的搭配畫龍點晴?如何擅用自我優勢面,擬訂有特色、有創意、流利的自我介紹?依本人所見,大多數人都是在舉足無措、不知所云中草草通過面試,如果大部份學生連流利的自我介紹都無法完成,自然會有人說:還是學測成績高低主宰了結果?!但是事實上每場面試都會有三兩個臨場表現特優的學生被『破格拔取』,端看個人在面試中有沒有令人驚豔的表現!本人認為:透過專家的指導與諮詢;反覆地練習,呈現一個流利、從容、有自信的面試表達應該是加分很多很多的。

另外備審資料及面試中的「自我人格特質呈獻」,是不是需要針對不同大學的校風各科系學習上所需之特殊人格特質來做不同的訴求及呈現呢?我想應該也是必需的!筆試要準備經年,而面試、備審之準備難道要草草了事嗎?我想答案是:一定要針對不同大學與科系特質來做不同呈現,——這又該花時間或是請教專家了!就算時間、所學、經費有限無法準備應付不同校系的多元面試及備審,那我想呈現一個有創意或是與眾不同又令人激賞的人格特質在自傳或自我介紹上,應該是簡單得多,是不是?根據筆者長年觀察:比例頗高的學生在描述自己人格特質時喜歡說自己:樂觀、積極進取、樂於與人溝通,人際關係良好,出自親子和樂的家庭、父母管教恰如其分:不鬆不緊……天哪!看了這樣的陳述,大部份面試教授都想睡或是吐了……!筆者認為該想個不要太誇張或太偏離事實的小故事來呈現考生吸引「中年教授」的人格特質!您想到了沒?我想到的是:誠實與孝順的人格特質會很有創意及吸引人!

走筆至此,已超出篇幅太多,做為一個長年輔導升學的教育工作者,期待所有學生與家長在面對多元入學管道時應該拿出比「用功唸書」更強的力道去參與這種另類升學競爭,呈現您們除了唸書以外的價值——其實包括用心收集資訊,用科學方法了解自己性向、專長,多用點心甚至不厭其煩請教專家,必要時付費找人幫忙、諮詢,如果可以多用點心、多用點力去得到低分高取的機會,是不是更令人高興而且不會心虛。相信我!這裏真的是一個學歷會影響一生發展的台灣寶島?!多事的再問您幾句:選擇未來、選擇校系真的不需要科學地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優劣項比較嗎?大學真的各有特色沒有排序嗎?興趣與錢途熟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神準,好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